![]() |
![]() |
中国的城镇化要以产业化城镇化、工业化城镇化作为起步 |
江喜科在中国牡丹江高层论坛上的演讲 (根据录音整理,未经本人审阅)
用市场化来推动城镇化,按照市场化来运作,我做了十多年,我有一些体会,我就向大家作一汇报。按照官方的统计,到2011年中国的城镇化已经达到了51.27%,我经常说,这个数据是量化,是没有内涵的数据,我们长三角的城镇化已经达到70%左右,2010年就达到了67%,现在起码要达到百分之七十几。但是我们江浙一带的城镇化你去看,像羊拉屎一样,处处都是镇,然而不少地方存在村不像村,镇不像镇的现象。这些被统计到城镇化率里的人,大都还是农民和农民工。城市病严重。 中国的城镇化市场还很大。中国的城镇化要以产业化城镇化、工业化城镇化作为起步。2010年长三角城乡统筹的会议时候我说过这个观点,江浙一带的城镇化为什么会出现这样一个后果?作为后发优势,一要避免走江浙一带的城镇化弯路。造成这个原因就是以前的城镇化都是政府一手包办。现在我们不少地方提出了“六整治,六提升”,要农民富裕,农村漂亮。我提出了一个观点:关键是农民和农村他们自己要漂亮,而不是你要他漂亮。这个内涵是完全不一样的。我们在南京江宁区搞了一个新农村,农民他自己要干净,自己要漂亮,他们自己去市场上买花放在家里,为什么呢?搞了农家乐,做了乡村旅游,不搞漂亮他就没客人,所以他们自己要卫生,而政府要求他卫生,投资是很高的,政府得掏钱。 政府包打天下,这样的城镇化是有问题的。首先讲,他的组织架构不合理,林市长(牡丹江市林匡海市长)坐在这里。我估计他天天要开协调会,把这个局那个局协调起来,协调了局长,协调不了科长。有些组织架构还是计划经济的架构,主要任务很难对接,所以他的架构不合理。还有一个就是考核,干部的考核制度不科学,考核什么?考核的是GDP、经济的增长,数据的增加幅度,干部的考核和提拔都是按照这些数据来考核的。去年我在北京的人民大会堂里头我就讲了,这个GDP在很多地方,发达地方也好,欠发达地方也好,GDP造假,水分很大。还有一个就是干部的任免制度不科学,现在说的是五年一届,结果我看到了一个数据,地方党委政府主要领导任满五年的不超过18%。干部频频换。我们公司在桂林五年,换了三个市委书记,三个市长,平均一年半换一个,换一个领导就换了一个思路,不断的在那里折腾。所以政府这样的考核制度,架构是不合理的。这是一种短期行为,短期行为到了企业这里就变成了投机行为。不要骂企业投机,不要说企业没良心。企业是要做实体经济,但一旦政府行为短期,造成政策短路,资金短路,甚至是政府失信,他这个实体经济想长期做下去就难以为继,为了生存,他就变成了投机经济。这个后果是和政府的行为密切相关的,所以城镇化要避免像长三角一样的圈地经济,避免产业没规划、功能不完备、建筑没文化、公共服务不到位的马路经济。马路经济就是马路旁边开店,楼上住人,天还没亮,下面就咚咚响了。这些城镇化是绝对没有发展后劲的,现在再要去改,成本就很高了,再按照现代化的城镇化要求去布局,成本就非常高了。 政府短期行为的一个典型表现就是搞大马路、大广场。这是土地资源的极大浪费。我到一个县里看到,他的一个县的大道做了一百二十米。我说国家是有规定的不允许你做那么宽。他说管不了那么多,这样搞气派。那个路规划的都是好地。后来让我们做,我们把他的规划推翻掉了,要合理化。还有就是大广场,我看到一个城市的广场草坪不像草坪,公园不像公园。广场是什么?它是一种艺术,市民在那里锻炼身体,因为他愿意在那里。如果公园不像公园,连锻炼的地方都没有,就会造成了大量的资源浪费。城镇化应该是一种模式,它可以创造出更大量的财富,可以让更多的兄弟企业赚钱。 第二个我要讲,为什么不能要权力化的市场化。 政府参与经营就会与民争利,那就会失去公正失去民心,激化社会矛盾。这里我不展开讲,我写了一篇文章,题目叫《经营型政府后患无穷》,有很多媒体转载了我的文章。政府应该是多方面的资源整合,而不是去经营,现在很多南方的政府去经营,那就是与民争利。 昨天我同保主席说,有的地方竟然提出政府主导,央企推动。为什么民营企业就不能去推动?这些都是有问题的。企业没有什么央企民企之分。 这里我就说到第三个问题,政府的负债危机。现在官方统计出来是,地方政府负债达10万个亿,其实根本还不止这个数。我在地方了解到,南京的一个地方街道都欠了20多个亿。有些根本无法统计。还有很多地方的城投公司,那是公司负债,也是政府负债,其实远远10万亿不止。政府的负债危机远比企业严重,企业去借钱投资了以后他要想着如何去还,那么他就要去分析风险,规避风险,而政府不会去考虑这些。政府用钱也不求回报,他把税和资本混合。而资本不一样,资本投入了下去必须要求回报。另外地方的领导调动又频繁,调令一来,他拍拍屁股走人,下届政府埋单。而下届政府说是上届留下的,我也不管。想想政府,真的很累也很难,可用的钱基本上都用了,那余下来的怎么办?只有卖土地,不卖哪里来的钱?税的增长是有限的,那么他就乱收费,从而导致税制征收不合理。我在北京讲过,为什么中央政府富,地方政府穷,因为税制分配不合理。所以现在地方变成恶性循环,你说地价能下来吗? 房地产背后的泡沫是地产的泡沫,根本不是房产的泡沫。投资商高价把土地拍来,你说亏本卖房他会干吗?地方政府说地价会下来,能下到哪里去。本届政府借钱欠账,反正不需要顾忌,政府领导又不是终身负责制。西方国家就不一样了,他是公共财政,政府用钱要批准才可以。我们是要向人大汇报一下就行了,都是我今年预算怎么怎么样。今年全国两会就提出来,中央政府用钱不合理。你看,每年两会三月初开,报表拿去两会通过,而他用的时候一月就开始用了,根本就是先斩后奏。人大也是做做样子。到处都是这样。我们要为民负责的话,这个机制体制不改变就很难,这个土地价格,房地产价格下来是不可能的。我这样分析了,不一定正确。 如果按市场化理念来做,我认为就要政府主导市场化来运作,企业来推动,社会资本来参与。现在我们有些是制度的问题。中国不是没有钱,而是流动性故障,有钱的地方找不到投资,有好项目找不到钱。为什么呢,一个是制度问题,一个是信用问题,谁都不信谁。离开政府不行,单靠企业也不行。市场化运作可以把社会矛盾简化,以企业为单位,按照资本的特征寻找社会资源来参与。 接下去我要谈城镇化的基础性问题。城镇化要做到“四规合一”,十二五规划和产业规划要统一,同土地的规划,同城市的规划要统一。现在很多的城镇化城市化,他有许多的规划,却没有产业投资规划,四规不合一,好看不好用。这就是我们在实践中总结出来的四规合一。城镇化、城乡一体化是一个动态的过程,市场化城镇化的实际操作,一定要政务法务相统一。因为每一个部门都有他自己的行政法规,税务也好规划也好,企业同政府签成合同也好,一定要合一。如果不合一,以后这些合同肯定要打架。政府会说你企业不讲信用,企业说被政府骗了,结果肯定很惨,所以一定要做到政务与法务合一,要尽量做到增减挂钩,尽量要做到耕地面积不减少,建设用地不增。 政府要做的是运营,而不是经营,经营和运营是两个概念。政府真正要做裁判员,而不是既是裁判员又是运动员。如果这样的话对城镇化是绝对有利的。 走市场化道路有很多现行政策是要改革的,要进一步开放。我讲几个需要探讨的问题,我们为什么要到牡丹江来投?因为牡丹江好,他的政府理念好,他融合市场化规律。林市长说你要什么政策,我就给什么政策来协调。所以我说先进的理念就是生产力,土地是财富之母,理念是财富之父,有土地之母,有理念,用创意产生财富。政府政绩观改变很重要。城镇化中政府与企业究竟是什么关系?有的人把企业当提款机。上次我也和几个领导探讨了这些。还有就是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又是什么样的关系?现在往往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不是平等关系,是父子关系,那么这种理念迟早一天会出问题。现在是政府把企业当成子民,当成下面的政府机构,那么肯定合作不好。政府同老百姓又是什么关系?你做城镇开发也好,目的是让民富,那么你要把政府同老百姓的关系探讨好,这个问题也很深。 还有一个就是融资,民营企业贷款很难,中国的很多制度都是什么可以贷款什么不可以贷款,下面的基层按照制度来套,不是量身定做。这些规定都是按照政府行为来套,贷款每有半年你根本做不下来,一级一级报,报了以后还要一级级审批,他根本不是按照市场化规律。另外一个还分国有企业,你是国有企业拿去没关系,民营企业他就不贷了。所以这些制度如果不打破,很难发展。我们民营企业走到今天很不容易,因为我们吃过这样的亏,如何做到我们现在的这个程度呢,融资也比较好要,企业影响力大,比较好一点。还有个方面就是现在中央对一级土地开发管制的很严格,那么怎样让民营企业像国有企业一样参与,这些制度我相信肯定要改,走市场化,政府包打天下的城镇化已经走不下去了。 我就讲到这里,谢谢大家。 |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