苏州科赛城镇投资发展集团有限公司  
   
 
补金融短板开发展新局
    

  资产证券化-全文略读:在目前经济下行压力下,银行业不良贷款的核销给予政策优惠,贷款利率符合产业政策的给予贴息奖励,以提高银行支持实体经济的积极性。防范金融风险,运用合理方式对银行债务进行重组,通过债转股、不良资产证券化等方式处置不良资产...

  

丽水经济的问题在很大程度上源于金融发展问题。2012年开始的农村金融改革试点取得了较大成效,但从金融规模、金融基础设施建设和金融配置效率看,丽水与全国或省内平均水平相比,金融的总量或是质量均较为滞后。金融滞后限制了财政资金在产业扶持中的杠杆撬动作用,降低了财政投资的运作效率,同时也减少了企业的融资渠道并增加了融资的难度。


丽水金融存在的短板


金融资产规模不足。2015年,银行业资产总额占gdp比重为345.2%,表象似较高水平,但全市贷款余额占gdp比重仅为136%,远低于全省平均水平178.3%。金融规模较小,表明金融业仍有较大的发展潜力和空间。


金融产出规模偏低。2015年,全市金融业增加值77.1亿元,同比增速仅为1.6%,远低于全国增速15.9%,显示丽水市金融发展迟缓。全市金融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为6.99%,低于全国水平的8.5%,产出水平较低。


非银行类金融机构规模较小。目前丽水全市保险机构数量为23家,从业人员8765人,从保险密度看,2015年人均保费1802.6元,略高于全国平均水平(1766.49元),但保险深度为3.06%,低于全国平均水平(3.59%)0.5个百分点,显示保险业发展程度相对较低。对于其他类金融机构,市级证券公司为11家,期货公司2家,也低于省内同类城市,非银行类金融机构建设有待加强。


二是金融基础设施建设滞后。


地方性银行数量较少。至2015年底,全市共有18家银行业金融机构,银行网点592家,但市级法人银行仅2家,占比仅为11%。地方中小银行市场占比较低,影响对地方经济的服务水平。全市县级法人银行,包含农商行、村镇银行和资金互助社在内,仅17家,新型金融对地方金融的补充明显不足。全市小贷公司17家,对“三农”“小微”领域的覆盖也不足。


区域资本市场建设滞后,银行贷款之外的融资规模较小。2015年,全市本外币贷款占社会融资规模的比重为77.4%,债务融资占比5.6%,非金融企业境内股票融资占比16.1%,非标类融资占比17%。全市境内外上市公司3家(中小板上市公司2家,纳斯达克上市公司1家),新三板挂牌公司18家,资本市场融资40余亿元。截至2015年4月30日,浙江省境内上市公司总数为283家(不含新三板挂牌公司),平均每个地级市25.7家。丽水市上市公司数量明显低于全省平均水平。


三是金融功能发挥不足。


金融服务层次较低。目前,丽水银行的服务方式主要依赖于传统服务模式,集中于存、贷、汇业务,盈利也主要靠存贷款利差,有一定技术含量的“量体裁衣”式服务比较缺乏。服务领域相对狭窄,对农村地区、民生领域和新兴产业领域的支持力度还不够。由于直接融资比重偏低,金融的产业投资功能并没有完全发挥。


金融配置效率偏低。2015年,丽水人均金融业增加值2894.4元,从金融配置效率上看,金融机构贷款余额1503.8亿元,占存款余额1963.5亿元的76.6%,说明储蓄投资转化能力仍有待提升。


金融功能发挥不足。以保险为例,2015年,全市保险赔付支出12.3亿元,保费收入938.5亿元,占保费总收入的比重仅为1.3%,表明保险的保障功能并没有充分发挥。


补好丽水金融短板的建议


以现代金融手段管理运作财政资金。通过整合财政资金设立产业投资引导基金,转变财政支出方式,带动风险投资基金等社会资本对产业资金进行支持,通过引导基金实现财政与金融的良性互动,加速金融体系的健全完善。设立基金群,与各类金融资本设立专业子基金,投向实体经济的各个领域各类企业,带动更多的金融和产业资本进入实体经济。


设立风险补偿基金。金融机构出于信息不对称和对风险担忧,对优质企业的资信水平存在不信任,需要政府提供必要的增信。不同于财政补贴,政府应该设立风险补偿基金,通过担保公司的杠杆作用,加大为实体经济担保的力度,提高企业多渠道的融资能力。


二是强化政府投融资能力,培育良好的金融环境。


用活政府投融资平台。资金来源上,增加aa级平台数量,通过企业债、公司债、银行间市场票据,以及城市发展基金等ppp模式筹集资金,规避地方政府债务限额的限制。资金投向上,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水平。通过培育产业、规划布局合理化、城市环境优化,提升土地价值。


优化财政投资的金融环境。政府投融资能力的提高有赖于金融环境的改善,政府融资端需加大金融基础设施建设,投资端需引入各类资本、提高资金运用水平,提高资金使用效率。未来应发挥财政与金融的正反馈效应,将政府主导变为政府引导、市场主导,在实现金融体系及金融环境逐步完善的同时,建立财政扶持资金的市场化补充机制。


三是发展新型金融业态,加快金融资源与人才集聚。


在发展传统金融的基础上,坚持创新发展理念,鼓励发展新型金融业态。放宽金融业准入门槛,吸引社会资本进入。发展小微金融、农村金融等金融机构,发挥其带动和补充作用。鼓励有条件的机构积极设立小额贷款公司、村镇银行等等。发展再担保公司、金融租赁公司等多种新型金融业态,丰富现有金融机构类型,满足不同层次群体金融需求。借助互联网技术和思维,发展互联网金融,进行金融创新,实现弯道超车。着力完善新设机构的法人治理结构,提高机构运行质量。


作为智力密集行业,人才引进上,应加大政策创新力度,全面提升金融人才的发展环境,吸引海内外金融科研学者、管理经营人才、金融创新人才、金融监管人才流入。同时应充分利用本市现有资源,加大对金融人才的培养力度,提高相关部门的金融创新和操盘能力。


四是盘活存量金融资本,提高资金使用效率。


在扩大既有金融规模的同时,更应优化存量资本,提高资金使用效率。在目前经济下行压力下,银行业不良贷款的核销给予政策优惠,贷款利率符合产业政策的给予贴息奖励,以提高银行支持实体经济的积极性。防范金融风险,运用合理方式对银行债务进行重组,通过债转股、不良等方式处置不良资产。规范发展非标类资产,扩展银行和非银业务范围,加大银行资金投放。拓宽保险资金投资领域,积极引导保险资金通过基金等模式投向实体经济。


 
联系我们  |  企业邮箱  |  法律声明
Copyright © 2014 www.kesai.net. All Rights Reserved.苏州科赛城镇投资发展集团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
地址: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迎春南路112号苏州国际科技大厦3幢16层 [苏ICP备10204891号]
江苏省苏州工商行政管理局信用平台